
受疫情的影响,全世界每一个国家的各大银行,都在放宽金融的政策,想办法增加流动性。我认为我们国家也一样,在流动性肯定要给予大力支持,不然对经济复苏也是很困难的。流动性的增加会对房地产的销售、消费产生一些刺激。我认为我们国家在住房不炒的政策指引下,房价我认为肯定不会升,但是你要说大幅度下降,我认为还不至于,因为流动性增加,需求同样也会增加。应该说对全国来说,我认为房地产总的成交量不会下降,房价不会上升,但也不会大跌。

每一次在危机过后都能获得一些发展机会,结合过往经验跟教训,谈谈对于如何认识危机、应对危机和在危机中找到一些机会的看法。第一,要有勇气;第二,要有免疫力,企业的免疫力之一体现在现金为王,万科追求有利润的收入和有现金流的利润,且坚持始终不囤地、不捂盘、不拿地王;第三,要有准备,机会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,另一方面不能只看到危,也要看到机。疫情过后,物流会有比较大的发展机会。
万科始终是一家危机感驱动的公司,一年半之前即2018年的秋季例会,万科的主题词是“活下去”,当时只是出于居安思危的考虑,让我们时刻保持清醒和警惕,但没想到,到今天“活下去”成了特别真实的存在。
万科将一如既往地继续努力,保持警醒,在变化中坚持不变的东西,寻找变化中可能的机会,让自己能够健康地活下去,活得好,活得久。在万科内部经常有一句话叫“当好农民种好地”,做农民其实是不需要预测天气的,无论天气好坏都要种地,不能因为天气不好不种地,最后有可能颗粒无收,所以一定要把自己的种地能力提高。
对我们来说,始终需要靠自己的一双手干活,脚踏实地、心无旁鹜地去守好自己的本分。通过自己的努力把地种好,打出粮食、多产粮食是我们的主要工作,所以我们从来不花时间去预测政策走向会怎么样。作为房地产从业人员,非常希望能够让房地产长效机制尽快落地,也就是说要更好地解决老百姓的居住问题。在房住不炒、租购并举的大趋势下,我有三条建议:一是要在人口流入的城市增加各类人才用房;二是要加大老旧小区的改造;三是房地产行业应该为老百姓提供更健康的产品和服务。

目前疫情的发展也带来一些不确定性,我们预计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态度是审慎乐观,整个市场份额在去年达到了高点,今年,会在去年的基础上有所回调。我希望我们不是以规模来论英雄,更多的是追求有利润的现金流。疫情既是挑战也是机遇,通过现金流的腾挪空间发挥市场的机遇,现金流稳健的同时,增加我们的利润。毛利的下滑是整个行业普遍的情况。疫情期间,非热点地区的投资溢价在明显减少,楼地面价差在扩大,对于将来的毛利改善在创造空间。
今年,我们将提高交付比率,来对冲毛利的下滑,未来将处理掉一些沉淀资产,两三年内利润进一步提升。一到五线均衡布局的投资标准不变,三四线是碧桂园的主战场,而且竞争优势越来越明显,特别是疫情发生之后,城镇化推进是刺激消费的手段,对于三四线绝对是个利好。另外在这次疫情之后,在需求端,三四线客户买好房子的意愿越来越强。目前政府在供给端也给了很大的支持,也希望供需端结合起来,在三四线能够有更好的销售情况。
在数字化管理过程中,在保证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,周转效率进一步提升。三级管控方面做了一些调整,由总部精干高效、区域做实做强、项目责任到人,转变为总部精干高效、区域做强做优,项目做一成一。我们做了很多组织架构的调整,目的是提升年化自有资金的回报和追求利润总额。
2020年关键是提升全周期综合竞争力,满足市场和客户的需求,需要从五个方面加强:高效率、成本力、产品力、科技力和服务力。全年还是保持审慎乐观的态度,整个经济大环境不太好,但地产金融政策还是稳健偏乐观,我们认为中央政策房住不炒,房不刺经是主基调,疫情期间,国家在金融政策上更多的是增加流动性。

首先,对宏观经济影响。中国经济恢复比预期要好,在全球比想象的严重,估计未来3个月,对经济影响依然严重,疫情持续一段时间还是肯定的,严重但不悲观。全球调整财政宽松,中国货币和财政也会宽松的,所以经济增长不用担心。美国制造业的回归、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调整,这一块是非常需要关注的。
第二,对地产行业的看法,中国的地产行业经过一轮轮调控,从2016年10月到现在三年半,调整后行业风险就不那么大了。现在房住不炒、钱不能太多进入地产,这些逻辑都没有变,房地产行业逻辑不变的情况下,大涨大跌都不会出现,这是对行业的判断。另外关于一二线和三四线城市优劣:上一轮去库存政策有问题,本来一二线库存不多,去库存后,16年开始限价时出现上涨压力,三四线房价则实际涨了很多。所以房价如果有风险一定是三四线。2018和2019下半年,市场掉头时候三四线波动也特别大,分化不平衡,有的城市风险大,有的城市没风险。一二线的风险是拿地成本高了,一卖就亏,很多企业在南京苏州杭州,在市场特别好的时候地买贵了,所以销量好一样亏钱。地价1-3月依旧坚挺,溢价率提高,因为供应的城市数量少,对地价继续涨的趋势不乐观。
第三,对于房地产来说,疫情对需求端影响没那么大,整个疫情对中国影响整两个月,供应这块我觉得能赶回